膠彩畫

 

l          膠彩畫簡介


        膠彩畫,又稱作重彩畫、岩彩畫、日本畫,是一種以膠為素材媒介,混合天然礦物的粉末,與水調和後,用畫筆在紙、絹、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型式,更可以結合不用的素材,表現出許多的可能性。有許多人認為膠彩畫是起源於日本這個答案並不正確,因為,從近數十年的考古成果中發現,距離現在約六、七千年前的彩陶已經具備了膠彩畫的雛形,另有畫在岩石上的「岩畫」、畫在磚上的「彩繪磚」、畫在棺木上的「彩繪棺」、畫在牆壁上的如「敦煌壁畫」,還有畫在絹帛上的如「西漢帛畫」……等等,他們所使用的顏料,正是目前我們膠彩畫所使用的顏料,所以,由此可見,以膠繪彩的藝術在中國有深遠的歷史,自古至今所累積下來的豐厚「工筆重彩繪畫」遺產。雖經歷代戰爭及其他自然力的破壞,但是,在倖存下來的這些豐富遺產中可以窺見膠彩畫的昔日光彩,可是這些優良傳統卻因後來時代變遷,「重寫意輕工筆」,而未能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,造成中國近代繪畫的畸形發展。反而在唐、宋最盛的時期東傳日本,日本人不僅是把它保存下來,更是努力的在顏料上研究發展,變成他們的國畫,我們經常聽到人家提到的「日本畫」就是膠彩畫。


       臺灣的膠彩畫是在日本統治時期,由日本傳入這種繪畫方式,因此在當時的美術展覽,如
:「臺展」與「府展」,被歸類為「東洋畫組」。戰後,開始舉辦全省美展,設立西畫組與國畫組,膠彩畫被歸類至國畫組當中。然而國民黨政府遷台後,從大陸來台的國畫家認為膠彩畫(當時仍稱作東洋畫)實為日本畫,不應該劃為國畫部,遂引起「正統國畫論爭」。為了平息爭議,全省美展國畫部分作「第一部」與「第二部」,即傳統水墨和膠彩,分開評審,有關正統國畫的爭執暫時得以消弭。然而1970年日本與臺灣斷交,衝擊到膠彩畫的生存。1972年的全省美展,國畫第二部無預警取消,以膠彩創作的評審委員也全數解聘,僅林之助留聘。有感於「東洋畫」名稱牽扯地域觀念,過為敏感,1977年(民國五十一年),林之助教授提出「膠彩畫」一詞取代之前的說法,擬用材質定名,避免無謂的爭議。1979年,省展恢復國畫第二部的設置,1982年省展,國畫第二部改名為「膠彩畫部」,膠彩畫一詞始告確定。1985年東海大學美術系首開膠彩畫課程,使臺灣膠彩畫的教育不再是師徒傳授,開始走入學院美術教育。

 

 

l          膠彩畫用紙


        現代的膠彩畫因厚塗的傾向愈來愈強烈,所以一般人都是以紙作為基底材料。其實,不只是紙,絹、板(檜、杉、桐)、麻布、綿布等都是膠彩畫中很好的基底材料。而膠彩畫專用紙由於目前大都由日本進口稱為雲肌麻紙,是使用麻或楮樹皮為原料手工抄造的紙,紙張強韌,耐磨,厚且柔軟,顯色性良好,紙纖維絲細緻如雲絲般。跟宣棉紙一樣,雲肌麻紙按是否有加礬通常可分為生紙或熟紙,創作者也可自己加礬水。

 

l          網路資源

 

台灣膠彩畫協會 http://www.gluepainting.org.tw

台北市膠彩畫協會 http://tpgw.org/main.htm

東海大學美術系 http://www2.thu.edu.tw/~fineart/

維基百科(膠彩畫)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膠彩畫

蘇錦皆畫室 http://www.sujinjie.com/

 
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